2023-04-22 14:34:05 | 29高考网
既渊且博,强立深基。以书院之精小,观乾坤之博大。清华大学强基计划正在报名中!
5月12日,清华大学强基计划启动会暨书院院长聘任仪式隆重举行。统筹清华大学强基计划人才培养的致理、日新、未央、探微、行健五个书院正式亮相。
李艳梅、王中忱、梁曦东、刘铮、李俊峰五位教授从邱勇校长、陈旭书记手中接过聘书,成为五个书院首任院长。聘任仪式后的全国重点中学校长会上,李艳梅、王中忱、梁曦东三位书院院长分别面向中学校长解读书院制培养。
日新书院的名字取自“人文日新”。1926年毕业的清华校友们赠送给母校一块刻着“人文日新”的牌匾,如今这块牌匾仍高悬在清华大礼堂南墙上。“日新”二字出自《大学》中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为学绝不能因循守旧,而要革故鼎新,勇于突破。
格物养志,涵养自生。温润如玉,日日常新。神秘与平凡,传统与未来,短暂的人生与永恒的历史交汇在这里。古文字的“独门绝学”,镌刻着时光长河中生命故事的温度。两千余年来先秦文献最重要的发现“清华简”中,你或将亲历《尚书》新文的现世泱泱大国古老文明的千年锦绣你可愿编织? 根植中华传统文化的本来,这条路你可愿与我同行?
今天,清小华为你带来王中忱教授对于日新书院的精彩解读。
主讲人介绍
王中忱,日新书院院长,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兼任中国丁玲研究会会长、中华日本学会理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编委,《日本研究》(京都: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编辑顾问。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中日现代文学、东亚区域文化史。
清华人文学科起步于1925年创办的研究院(国学门),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四位导师的学术业绩,以及随后形成的“清华学派”对中国人文学术的贡献和引领,是现代中国学术史上辉煌的一页,已经不需要我在这里多说。我主要介绍日新书院的情况。
日新书院作为清华大学实施“强基计划”的五大书院之一,以“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为理念,以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的历史系、哲学系、中国语言文学系、科学史系的优质师资队伍为依托,同时利用清华大学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努力为国家培养基础文科的拔尖创新人才。
清华大学的人文学科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逐步复建,进入21世纪后获得跨越式发展,文史哲各系都建立了完备的专业课程体系,学科齐全,优势集中,特色明显,学术新生长点多;学术梯队合理,每个二级学科都有国内外知名的学者领军,近年又不断引进充满学术活力和创新能力的青年教师,整体形成了一支“小而精、高水平、国际化”的学术队伍,构成了落实强基计划的最重要资源。日新书院将以第一流的师资实行小班化的个性培养,新生入学后即有知名教授或优秀青年学者担任导师,多层次地指导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把书院建成适合学生个性成长的文化共同体。
清华人文学科拥有多个校级研究机构,如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清华大学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等,都是日新书院所依托的优势资源。书院将和这些机构紧密合作,强化科研协同育人,积极吸纳学生参与学术研究活动和文学创作活动,探索建立结合科研任务进行人才培养的机制,让学生在本科阶段即进入学术研究的素质养成。
清华人文学科复建以来即注意探索通专融合的培养模式,通过创办中外文化综合班(1999—2004)、人文科学实验班(含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专业方向,2005—2019),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课程资源,日新书院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一步探索由通到专、由精专而深通的路径。第一学年的专业教育将以“人文基础课”为主,经过历史、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古文字学等学科共有的知识平台,进入各专业的“主修课程”,而从第三学年第二学期起,鼓励学生在更大的范围内跨院系选课,进行更为深化的学科交叉,并在此阶段开设“经典研读”与“主题研讨”的小班课程,为本研之间的贯通培养做好衔接。
如同很多有识之士已经指出的那样,在近代大学的学科组织里,知识被细碎切割,学科壁垒林立,人才培养成了规格化批量化的产品生产。正是出于对这样状况的反思,我们以“书院育人”的模式实施强基计划。
书院育人,是要以学生的长远成长和成才为中心,学生可以在这里向师长问,从同学游,陶冶性情,锻炼智慧,激发想象力,焕发学术志趣。书院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家园,也是心灵和精神的栖息地。29高考网
在日新书院,狭隘的学科壁垒将被打破,将在夯实人文专业基础的同时,推动人文与社会科学、资讯传播学科等的交叉,并充分利用书院群的优势,探索文和理的融汇,努力搭建起一个多学科汇通的立体育人平台。
我们相信,新的人文学术,必将在扎实的专业基础上,在多学科的交叉融汇中产生。我们欢迎同学报考,实际上是在呼唤有志向的同学来参与新人文学术的创造!
更多相关文章关注29高考网:www.380829.com国立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清华大学(TsinghuaUniversity),简称清华,诞生于1911年,依托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因坐落于北京西北郊的清华园而得名。初称“清华学堂”,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翌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年设立大学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建“国立长沙
清华大学占地面积是多大?清华大学主体所在地——清华园,地处北京西北郊名胜风景园林区,清朝康熙年间成为圆明园的附属园林,称熙春园。道光年间分为熙春园和近春园两部分,咸丰年间熙春园改名为清华园。 校园占地六千余亩,以南北主干道为线分为东区、西区。西区校园为老校区,以美式的校园布局和众多西洋风格的砖水木清华石结构历史建筑为特色,大礼堂为其中心景观,图书馆、科学馆、清华学堂、西体育馆及新建的理学院、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哪些学科最强?以下都是来自一个学渣的仰望。我觉得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根本就没有不强的专业,它们的专业肯定是有好有坏,不过这些要看你和谁比,它们两个大学是中国顶尖的两所大学,除去清北复交之外,不管他们和哪所大学比较,即使是他们学校里不怎么好的专业,也应该能甩那些大学一大截吧。如果你想知道它们的哪个学科是优势学科,你可以去搜索一下学科排名。一般来讲,你在百度上搜索一个大学
清华大学强基计划什么时候出来?高校在6月25日左右会公布入围名单,入围考生在6月25-7月4日之间参加校考(时间同样各校要求不同),高校在7月5日左右会根据综合成绩确定预录取名单,并到各省市招生部门进行提档录取。1、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名单公布时间:6月26日左右校测时间:6月28日-7月4日考试形式:笔试+面试2、清华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名单公
什么是清华强基计划?清华强基啥意思介绍如下:清华强基计划强基计划是教育部在取消自主招生后,在部分高校开展的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强基计划报名条件由招生高校制定,具体可参考所报考高校的招生简章、招生专业、报考条件等信息。已知的是强基计划报考条件是要求高考总分占比不低于85%
清华大学博士读几年分很多种,直博、普博和在职博。直博一般5年,普博一般3-4年,在职博不好说,一般和普博一样。拓展资料博士是对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的称呼,同样也可用来称呼已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主要通过拥有博士点的普通高等学校和拥有博士研究生培养资格的相关科研机构举办的“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来进行招生。在国外特指获得过博士学位的人,把博士生也称为某某博士。学士学位、硕
清华大学是什么样的。清华挺漂亮的,学院也挺多。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校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与北五环之间,东临地铁13号线,西临北大、圆明园,是中国最美丽的大学之一;清华园原为皇家园林,清朝康熙年间称熙春园,雍正、乾隆、咸丰先后居住于此,咸丰年间熙春园改名为清华园。校园总占地面积392.4公顷(校本部306.0公顷,不含附属医院),总建筑面积198.1万平方米;校园绿化率54.8%,
清华大学的全名是什么。清华大学,简称清华,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清华园。清华始建于1911年,初名清华学堂,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所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年设立大学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
2024-02-14 11:52:45
2023-12-29 03:20:17
2024-01-25 03:00:12
2023-12-30 16:07:53
2024-01-28 20:28:08
2023-12-29 20: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