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5 21:52:05 | 29高考网
属于清华大学校园网IP地址段范围:
166.111.0.0 ——166.111.255.255清华大学老校区
219.224.96.0 ——219.224.255.255清华大学紫荆学生公寓
219.223.160.0——219.223.191.255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清华”,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入选“2011计划”、“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为九校联盟(C9)、松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亚洲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清华—剑桥—MIT低碳大学联盟成员、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基地,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清华大学是 985工程高校 ,也是 211工程 高校,同样还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入选“2011计划”、“珠峰计划”、“ 强基计划 ”、“111计划”,为 九校联盟 (C9)、松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亚洲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 、清华—剑桥—MIT低碳大学联盟成员、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基地,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学校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校名“清华”源于校址“清华园”地名,是晚 清政府 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其建校的资金源于1908年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 抗日战争 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 国立北京大学 、私立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迁回清华园。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清华大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高等院校1952年院系调整后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1978年以来逐步恢复和发展为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清华大学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坚持“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和“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培养特色,弘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传统和“人文日新”精神。恰如清华园工字厅内对联所书——“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学校历史
1909年7月,清政府设立游美学务处,附设游美肄业馆。1911年4月,游美肄业馆改名清华学堂。1911年4月29日,清华学堂在清华园开学。
1912年10月,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Tsinghua college),归 北京政府 外交部管辖,面积450余亩,校园建筑体现出“中西文化,荟萃一堂”的特点。学制8年,分中等、高等两科,高等科学生毕业后一般插入美国大学二、三年级。
1916年清华学校正式提出改办完全大学,1925年设立大学部,同年设立国学研究院,开始向完全的大学过渡。
1928年,清华学校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由教育部、外交部共管。1929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国立清华大学专属教育部管辖。至1937年已发展为一所拥有文、理、法、工四个学院16个学系的综合性大学。
1937年,学校面积增加到1600亩,总建筑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学校增建了生物馆、气象台、电机馆、化学馆、机械馆等大批系馆。
1937年“ 七七事变 ”后,国立清华大学迁到 湖南长沙 ,与国立北京大学、私立南开大学联合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937年10月25日,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开学,校址为租用的湖南圣经学校。
1938年,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西迁至云南昆明。
1938年4月,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迁到昆明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5月4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开学。
1946年5月4日,梅贻琦在结业典礼上宣布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结束。7月31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全面结束。次日,国立昆明师范学院成立。
北平沦陷期间,清华园内建筑和设施遭日军严重损毁。抗日战争胜利后,清华大学开始接收清华园,并于1946年10月10日开学。
1966年 文化大革命 爆发后,全国高校停止招生。1970年下半年,清华大学经中共中央批准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学制三年(连同补习文化课共三年半),共招六届,培养本科毕业生13671人,专科生2682人。
1973年,清华大学开办激光、固体物理、物质结构、有机催化四个专业的研究班,共招42人。1978年四个研究班恢复学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12月底,学校有教师3485人,其中45岁以下青年教师1743人。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务的1381人,具有副高级职务的1648人。教师中有 诺贝尔奖获得者 1名,图灵奖获得者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5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9名,16名教授荣获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67人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2人入选青年学者,239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52人获得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学科建设
据2021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清华大学设有21个学院,59个系,开设82个本科专业;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3个。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 、药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数量经济学、设计艺术学、专门史、分析化学、精密仪器及机械、环境工程、免疫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妇产科学、肿瘤学、麻醉学、内科学、外科学(骨外科、胸心外科)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物理化学、外科学(普外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计算机软件(设5个专业方向)、水利水电工程、化学、自动化、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建筑学、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工程管理、英语、物理学、车辆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生物医学工程、工业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工程力学与航天航空工程、生物科学
学术科研
根据《清华大学科研机构管理规定》,清华大学科研机构根据其批准设立的主体不同,分为三类,包括政府批准机构、学校自主批建机构和学校与校外独立法人单位联合共建机构。
截至2019年3月,在运行的校级科研机构共421个,其中政府部门批准建立的科研机构共160个,学校自主批准建立的科研机构共131个,学校以协议形式与校外独立法人单位联合建立的科研机构共130个。下面列举具有代表性质的科研机构。
科研项目是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和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也是引领学科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是清华大学科研项目和经费的重要来源。
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29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4项,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基础研究专项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校立项604项,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等部委项目201项,北京市各类科技计划基金项目87项,文科院系新增课题81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立项14项,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
2018年,清华大学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重大项目有10项,由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重大项目有15项。
《清华大学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汇集并展示了清华大学年内最新的科技成果,反映了学校在高新技术领域的最新成就。由该刊发布的科技成果着眼于公共安全、能源环境、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医疗卫生等领域,作为学校向地方、企业重点推广的项目,从而促进最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高效转化,推动科技成果的持续研究。
截至2016年底,清华大学累计获国家级科技三大奖共529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487项。
2017年度,清华大学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8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或第一完成人所在单位获得的国家科学技术奖11项。
2017年,清华大学国内申请总数2636项,国外申请总数492项;国内授权总数2019项,国外授权总数380项;有效维持专利管理约9200件,对专利申请前,申请中、授权后、维持中、运营中等进行全过程管理及归档保存;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327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1项。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的数据,清华大学被《工程索引》(EI)收录论文数,自1993年起,已经连续24年保持全国高校首位。
截至2017年9月,清华大学2007-2016年被SCI收录的论文共有35960篇,计517103次被引用。2016年,被网络版《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总数为5023篇,被《工程索引》(EI)收录的论文数5160篇,被《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CPCI-S)收录的论文1764篇,被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清华大学第一发文单位论文270篇;被人文与艺术引文索引(A&HCI)收录的第一发文单位论文17篇。
2017年,清华大学出版理工农医类学术著作111部,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著作189部。
合作交流
清华论坛主题包括科技、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关乎中国与世界发展的重大问题。清华论坛2005年10月举办第一讲,截止到2018年11月22日共举办85讲。
2017年,清华大学共召开国际(双边)学术会议近百次,部分重要学术会议包括“第四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暨2017国际积极教育国际研讨会”、“第六届世界和平论坛”、“亚洲大学联盟成立大会暨首届峰会”、“生物大分子:结构、催化和调控国际会议”、“第16届国际传热大会”、“2017IEEE图象处理国际会议”、“第六届世界摩擦学大会”等。
清华大学先后与发改委、科技部、教育部、环保部、工信部、水利部、建设部等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其中清华大学与中国气象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海洋局等部委开展的战略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成功的经验。在与国家各部委合作的过程中,一般包括专项技术联合攻关、设立科研基金 、合作申请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技术咨询与服务、高技术装备应用、共建科研中心等多种形式。
清华大学校地合作的具体模式为:以项目为龙头,带动产学研合作的发展;设立校地科技合作基金;与重点地区共建“产学研合作办公室”。
清华大学在1995年成立了清华大学与企业合作委员会(简称“企合委”),1996年成立企合委海外部,自1995年成立起,已有中国海内外成员单位190家。
29高考网
清华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研究机构和海外知名跨国企业通过共建联合研究机构、框架合作、委托研发、联合研发、设立合作研究基金、海外技术许可与转让等灵活多样的合作模式,开展前瞻性、高水平的科研合作与交流。
以上就是清华大学有几个校区,分别在哪里全部内容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29高考网。河南大学有几个校区,分别在哪里?河南大学有3个校区,分别是明伦校区、金明校区、龙子湖校区。1、明伦校区校区地址:河南省开封顺河回族区明伦街85号。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是河南大学的发源地,它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八朝古都开封。100年前,这里是河南贡院的所在地,1903、1904年全国会试曾在这里举行,上千年的科举制度在这里划上句号。2、金明校区校区地址:河南
安徽大学有几个校区,分别在哪里?安徽大学总共有四个校区,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约28000余人:安徽大学磬苑校区(本科生):安徽省合肥市九龙路111号。本、专科生22300余人。安徽大学龙河校区(研究生):合肥市肥西路3号。研究生6000余人江淮学院校区:合肥市史河路8号。一千余人。拓展资料:1.安徽大学(AnhuiUniversity)简称“安大”,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
中山大学有几个校区,分别在哪里呢?中山大学各校区详细地址:广州校区南校园,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占地面积1.208平方公里。广州校区北校园,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74,占地面积0.203平方公里。广州校区东校园,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东路132号,占地面积0.989平方公里。珠海校区,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占地面积3.571平方公里。
哈尔滨工程大学在哪哈尔滨工程大学地址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南通大街145号,邮编为150001。截至2022年10月,学校占地面积140.3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3.76万平方米,图书馆共有藏书733.77万册。学校介绍:哈尔滨工程大学(HarbinEngineeringUniversity),简称“哈工程”,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全国重
河北北方学院有几个校区,分别在哪里?河北北方学院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共有三个校区:西校区,东校区,南校区(沙岭子校区:不在市里)。西校区在钻石南路11号,主要是学医的。东校区在纬一中路,主要是学文理,艺术的。这两校区相隔500米左右。填报河北北方学院志愿注意事项一、确定自己的兴趣爱好方向在填报志愿时,面对成千上万的大学专业,很多同学都会一头雾水,不知道自己该怎么选
华盛顿大学与清华大学哪个好华盛顿大学更好。一、办学历史差异1、华盛顿大学:始建于1861年,位于美国西海岸华盛顿州西雅图市,是世界著名的顶尖研究型大学,美国大学协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和国际大学气候联盟成员。学校位列2021U.S.News世界大学排名第8名,2021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第29名,2020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16名,2022QS世界大学排名第85
西南财经大学光华有几个大门,分别在哪?大门只有两个,一个在清江路,一个在光华村。西南财经大学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位列“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入选”20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浙江有几个大学,分别在哪里?浙江大学一共有7个校区,分别为:紫金港校区、玉泉校区、西溪校区、华家池校区、之江校区、舟山校区、海宁校区。1、紫金港校区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位于杭州城西部塘北地块。浙江大学成立于1897年,前身"求是书院",是中国人最早自己创办的新式高等学府之一,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之一。2、玉泉校区浙江大
2023-12-28 16:19:32
2023-12-29 20:16:43
2023-08-25 21:12:39
2024-01-01 11:17:46
2024-01-03 00:17:22
2023-12-30 08: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