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院校 > 正文

清华大学的科学研究 清华大学抢抓机遇,落实政策,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2023-04-23 08:51:17 | 29高考网

办学层次:本科院校类型:工科院校性质:公办
标识代码:4111010003隶属于:教育部

清华大学的科学研究

截至2015年12月底,清华大学正在运行的科研机构共317个,其中:国家实验室(筹)1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7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7个。
国家实验室: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北京基地)
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北京电子显微镜中心、北京电子能谱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实验室:数字电视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抗肿瘤蛋白质药物国家工程实验室、下一代互联网核心网国家工程实验室、特高压工程技术(昆明、广州)国家工程实验室、工业酶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光盘系统及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业锅炉及民用煤清洁燃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燃气轮机与煤气化联合循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企业信息化应用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道路交通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分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命有机磷化学及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生物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应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系统数值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蛋白质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信息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普适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粒子技术与辐射成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信息系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土木工程安全与耐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固体废物处理与环境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成形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热科学与动力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反应堆工程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机光电子及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其他政府批准机构、学校自主批建机构和学校与校外独立法人单位联合共建机构详见参考资料 科研项目 “十二五”以来,该校每年从各类科技计划(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部委及北京市科技计划等)获得资助立项的科研项目超千项,合同额超15亿元。
2014年,清华大学文科新开课题699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立项6项,转为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23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6个,中华学术外译项目4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科项目2项;教育部年度项目(含一般、专项)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5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普及读物项目1项。
部分重大项目、重点推广项目名单详见参考资料 科研成果和知识产权 成果奖励
截至2015年底,全校累计获国家级科技三大奖共507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420项。2015年,学校共获各类科技成果奖励181项,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9项;省部级科技奖61项,其他各类科技专项奖101项。2015年,学校通过科技成果鉴定项目47项,进行国家科技成果登记项目44项。
重要科研成果名单详见参考资料
专利技术
2015年学校国内、国外及地区专利继续保持较高的申请和授权数量。国内申请总数2130项,国外申请总数530项;国内授权总数1810项,国外授权总数390项;国内授权专利维持年限超过10年的占总授权总数约45%;国防专利申请总数23项,授权总数37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227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1项。2015年在美国专利授权量名列全球大学第三位。2015年,学校共获得专利金奖1项,专利优秀奖5项,获奖总数继续踞国内高校首位。
论文著作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的数据,该校被《工程索引》(EI)收录论文数,自1993年以来,已经连续21年保持全国高校首位;被《科学引文索引》(SCI网络版)收录论文,在数量保持稳定的同时,质量有稳步提升;SCI论文被引用篇数及被引用次数继续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
该校2005-2014年被SCI收录的论文截至2015年9月共有31623篇,计377292次被引用。2014年,被网络版《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总数为4235篇,被《工程索引》(EI)收录的论文数4195篇,被《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STP)收录的论文972篇,被《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论文数为182篇。
2015年该校出版理工农医类学术著作82部,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著作196部。 馆藏资源 截止到2015年底,清华大学图书馆(含专业图书馆及院系资料室)的实体馆藏总量约491.2万册(件),形成了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文献为主体,兼有人文、社会科学及管理科学文献等多种类型、多种载体的综合性馆藏体系。除中外文印刷型图书外,读者可使用的文献资源还包括:古籍线装书22万多册;期刊合订本约57.4万册;校馆统筹年订购印刷型中外文报刊2,394种;本校博、硕士论文14.3万余篇;缩微资料2.8万种;各类数据库551个;全文电子期刊69737种;电子图书840.3万册,电子版学位论文353.3万篇。 学术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
清华大学学报包括三种期刊:《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均由清华大学主办。
其中《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多家国际性文献检索机构,如Ei、CA、MR、РЖ、INSPEC、Zbl等及国内多家全国性文献检索机构收录。在国内历次全国性科技期刊评比中均获一等奖,1999年建国50年评优活动中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001年《 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以“双高”期刊进入“中国期刊方阵”,2002年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成员单位。
《世界建筑》
作为国家一级杂志和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的《世界建筑》,不仅是中国建筑界了解世界建筑动态的一个窗口,也架设了一座联络世界建筑和中国建筑发展的桥梁,成为一个促进建筑文化交流的广阔平台。
《装饰》
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艺术类核心期刊、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清华法学
为CSSCI来源期刊、CSSCI来源期刊(正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14年版“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清华大学抢抓机遇,落实政策,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2008年,党中央实施“千人计划”,对高校人才工作提出新要求,带来新机遇。清华大学高度重视,抢抓机遇,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共有5人入选第一批“千人计划”、16人申报第二批“千人计划”。

  一、加强领导,健全体制,做好人才队伍的科学规划

  在人才强国战略的推动下,清华大学把人才工作作为推进学校发展的着力点,以建设世界一流的教师队伍为目标,以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大力推进人才工作的改革创新,科学制订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先后出台《加强“十一五”人才引进工作的意见》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实施办法》,提出到2020年引进200名海外知名大学教授、副教授的目标,作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举措。

  学校认真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设立人才资源开发办公室。校领导对于人才引进工作高度重视,校长顾秉林今年3月带队专程到美国与数十位一流大学教授逐一沟通,直接促成多名教授申报“千人计划”。

  二、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创新引才工作的运行机制

  清华大学先后进行一系列人事制度改革,在科研启动经费、薪酬、学术团队、研究生名额等方面向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根据拟引进人才需要,提前配置资源,做到“平台对接”,实现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针对杰出学术带头人的创新团队所需,建立特别研究员、特别副研究员等制度。同时,充分发挥知名专家学者的作用,以才引才。近年来,“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以及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施一公、德国马普光学所所长王力军、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经济学终身教授钱颖一、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宋永华等中青年学者到我校任教,在海内外产生很大反响,也吸引了一批优秀学者的到来。

  此外,学校利用能源学科优势,积极与神华集团合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引进海外人才。由神华集团出资,共同建立北京低碳能源研究所,以清华大学为平台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在清华大学共建若干研究中心,作为北京低碳能源研究所的一部分。对于引进的高层次杰出人才,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本人意愿,既可聘为北京低碳能源研究所的研究员,也可聘为清华大学的教授。

  三、努力建设创新文化,努力营造关心支持人才的文化环境

  长期以来,清华大学形成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精神为主的学校文化,成为激励广大师生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沃土。近年来,学校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加强师德建设,通过在《新清华》上开辟“人才引进专栏”等方式,大力宣传引进和培养的优秀人才,努力营造出人人关心支持人才的良好舆论氛围和创新文化。

  学校还在实践中总结出以下的规律性认识和体会:人才是办学之本,人才工作是学校科学发展的战略工程;人才工作要从实际出发、与学校发展战略相适应;人才工作要遵循人才成长发展规律,做到培养与引进并重,事业、感情、待遇并重;改革创新是人才工作的生命力,要把继承与创新有机地统一起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形成人才工作的合力。

  学校将以“千人计划”为契机,解放思想,扎实工作,不断开创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新局面。

29高考网

与“清华大学的科学研究 清华大学抢抓机遇,落实政策,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相关推荐
清华大学是什么样的。 清华大学抢抓机遇,落实政策,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清华大学是什么样的。 清华大学抢抓机遇,落实政策,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清华大学是什么样的。清华挺漂亮的,学院也挺多。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校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与北五环之间,东临地铁13号线,西临北大、圆明园,是中国最美丽的大学之一;清华园原为皇家园林,清朝康熙年间称熙春园,雍正、乾隆、咸丰先后居住于此,咸丰年间熙春园改名为清华园。校园总占地面积392.4公顷(校本部306.0公顷,不含附属医院),总建筑面积198.1万平方米;校园绿化率54.8%,

2023-04-16 23:07:51
清华大学博士读几年 清华大学抢抓机遇,落实政策,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清华大学博士读几年 清华大学抢抓机遇,落实政策,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清华大学博士读几年分很多种,直博、普博和在职博。直博一般5年,普博一般3-4年,在职博不好说,一般和普博一样。拓展资料博士是对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的称呼,同样也可用来称呼已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主要通过拥有博士点的普通高等学校和拥有博士研究生培养资格的相关科研机构举办的“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来进行招生。在国外特指获得过博士学位的人,把博士生也称为某某博士。学士学位、硕

2023-04-19 10:31:55
考清华大学要什么条件啊 清华大学抢抓机遇,落实政策,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考清华大学要什么条件啊 清华大学抢抓机遇,落实政策,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考清华大学要什么条件啊?清华大学报考指南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清华大学本科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考生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和教育部有关规定,结合清华大学本科招生工作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章程。第二条清华大学招生工作遵循“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德智体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第三条清华大学招生工作接

2023-04-24 04:28:37
清华大学的科学研究 清华大学首次进25强
清华大学的科学研究 清华大学首次进25强

清华大学的科学研究截至2015年12月底,清华大学正在运行的科研机构共317个,其中:国家实验室(筹)1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7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7个。国家实验室: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北

2023-04-22 23:15:58
清华大学的科学研究 清华大学“慕课”教学引万人迷
清华大学的科学研究 清华大学“慕课”教学引万人迷

清华大学的科学研究截至2015年12月底,清华大学正在运行的科研机构共317个,其中:国家实验室(筹)1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7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7个。国家实验室: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北

2023-04-15 08:37:14
清华大学的科学研究 贵州省多少名可以进清华
清华大学的科学研究 贵州省多少名可以进清华

清华大学的科学研究截至2015年12月底,清华大学正在运行的科研机构共317个,其中:国家实验室(筹)1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7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7个。国家实验室: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北

2023-04-21 06:55:44
清华大学的历史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生命科学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清华大学的历史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生命科学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清华大学的历史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当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各系设研究所。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2023-04-17 04:43:54
清华大学考研分数线 清华大学推进人工智能研究
清华大学考研分数线 清华大学推进人工智能研究

清华大学考研分数线450的是开玩笑呢,专业最高分都达不到这份分数。清华出卷是很难的,而且阅卷标准很严,有利于拉开分数差距。除非上校复试线的人数非常多,否则是不会另划分数线的,也就是说达到350左右的院线就可以进入复试了。复试录取率多少真的没法说,完全看上线人数和录取人数说话,一年一个样,有的年可能全录取,有的年可能2:1.清华大学推进人工智能研究3月6日下午,一场特别的签约仪式在清华大

2023-04-22 15:51:52